智正顾问传习社丨顾问Talk Show第2期内容回顾
智正顾问传习社
这是一个为所有顾问搭建的“有趣、好玩、互益”的圈子,让追求卓越的你在这里找到伙伴,谈心、论道、驭术。
【智正顾问传习社·顾问Talk Show】为顾问开设故事秀主场。我们将邀请多名资深顾问玩家,聚首论道,讲故事,悟道理,品人生!

我今天分享这个主题是觉得终极探索是顾问不得不走的路。以一个项目为例来谈。A企业的老板想将公司从产品导向转型到价值导向,所以强调创造价值和价值营销。企业用了半年时间从战略、业务模式、营销模式、销售等方面去转型,公司管理和业务方面都调整得还算不错,价值营销的转型经过半年却没有任何进展。
团队在公司里面都已有10年了,早就埋下了传统经营和传统营销的基因了。老板本人发挥了很多创意,他的团队无法与他达成共识,于是我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辅导老板。我很努力地用尽所有教练的手法,可老板改变的时间平均维持不到2分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最后,放弃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在大概40岁左右时感觉到自己的天赋与使命就是要帮助别人成功。每次我在帮助别人成功时,我就特别变得非常有智慧,变得很有能量,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点子能够帮助企业突破。我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知识,而是我觉得自己有天赋、有使命,一定要接有价值的项目,帮对方创造价值,能够产生结果。
上述项目接二连三的问题让我很有挫败感,思考到底是什么在主导一个人命运、在主导一个企业的发展。但当人没有突破的意识时,再完美的战略还有效吗?
从本质来看,影响企业发展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是经营环境,第二是经营者本身的意识和能力。如果经营环境是健康的、是良性循环的,企业发展就会更加顺利。个人意识更加清明、更加能够摆脱潜意识的自我,企业发展就会更健康。
顾问所有的方法论、手法帮助企业面对环境造成的挑战和机会,顾问帮助梳理战略、设计业务,但经营者的意识没有改变,那就一切都是枉然。我过去会把更多精力放在顾问,也就是业务方面。但所有教练反而更着重个人突破、个人成长方面,所以我后期把自己推向成为高管教练,一心一意都是为了帮助高管成功,帮他突破,可是确实很难。
我思考人的意识到底是受什么影响,往源头去追溯人性的本质,怎么能够去战胜人性的本能、人性的自私、人性的无知、人性的贪婪等,这些是否可以去突破?再往回追溯,生命到底是什么东西,生命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其他东西在主导?主导我们生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激发点在哪里?
我每一次做教练都不得不往源头、更深的本质去探索,一切只是为了能够要拯救他、要帮助他,而我的知识告诉我人是无法去帮助一个人的,我们只能引导他去自觉。我总要把他引导到他最根源的地方,或者影响他现在行为和思想最源头的地方。这时一定会去探索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命。
我从个人意志这方面去探索,到底人有没有灵魂,肉身是主体还是灵魂是主体?如果我在上课时真心爱学员,本来很疲惫的身体就会变得精力充沛,本来灵感枯竭又会找到很多灵感与智慧,所以我个人是很相信能量的。当我们真诚地去爱、真诚地去想要帮助别人,想要奉献自己时,天助自助,自然就有很多能量会来帮助你。
工作当中本来不想探索天道、宇宙、神这些,但是为了真正地对学员或教练对象有帮助,倒逼我去探索这一切。我经过近10年探索有了一些答案,自己也就活得比较舒服、豁然和轻松了,能以平常心来面对任何状况,以出世情怀来行入世之事。真正最有效的自私来自于无私,最有智慧的利我来自于利他。
企业是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共创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对员工和对客户都能够心照顾的,邪念与私心会引导它去违反的这些,让企业活不了多久。成功的企业家绝对不能骄傲,成功绝对不是因为个人能力,受很多因素助力。如果成功者迷失了自我,开始骄傲自大,把一切过错都怪罪给下属,那这个领导者也会开始走向衰亡。
我有两个结论,一是作为顾问/教练诚心地想要帮助别人成功,就不得不去探索终极之处,二是这种探索会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让智慧更加开启。我相信当这份能量出来时,职业生涯也会良性循环。所以我在后期已经不把顾问当生意,而是作为使命和发挥天赋的修炼道场,在此过程当中看到他人突破成长,是我最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
我在1995年进入英特尔公司,最初我以码农身份进入,做了一个多月程序员,然后依次经历了PM项目管理员、Marketing营销市场、客户管理、BD前端营销的工作,工作了22年后于2016年底离开。离开后的我很彷徨,不知道干什么。经过他人的启发,2017年时我开始尝试做高管教练,这之前我几乎没听过这个词。我现在一家民营企业做高管教练,也做些顾问的工作。
从程序员到后来成为管理者,从企业任职到成为个体户,从原来看市场报告、看他人报告到看自己,从忙忙碌碌到无所事事,变化非常大,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重生的过程。退下来以后立刻呈现的就是养家的问题、和家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人成长的问题。
我面临一道人生的考题:我人生的下半场怎么走?开始时我是完全无知的,于是读了很多书,也在朋友的劝导下参加了基督教的学习,希望获得一些知识或参悟。
之后我放下了,这些书和人至少让我看到了一些事情,第一是说像我这样的人其实不少,自古至今都有类似的问题,人都在寻求自己生活的意义。人们在工作时脑子里想的是工作,想的是怎么完成公司制定的任务,没有想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到底要干嘛,想得少或没空想。第二是很多人都在探索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宗教、大师都在探索生命的意义。
看完很多书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先不管这个问题,先自己干自己的事。之后我生活的组成部分由这些组成:一是学习教练;二是读书,一年要看超过60本书;三是看电影;四是回归家庭,两个人一起做做饭、散步,和孩子们谈一谈,这些过去想做但是做的非常少;五是暴走,一个人在城市里到处乱走,除了手机什么都不用带,暴走带来的是独处的时间,走的时候想的东西比较少。
人生是选喜剧或选悲剧,这是一道只有两个选项的选择题吗?这其实不是一道是非题或者是选择题,人生最终不只是一场喜剧还是悲剧,这其实是一个过程。哪些东西我是可以做出选择的,my life,my choice,我的人生,我的选择,结果是my way。
我觉得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三点:第一,这是我喜欢的,不能做一件不喜欢事情,不然做不长久;第二是做有特长的、能够做的,至少我觉得我行的;第三是愿意在未来付出时间、付出代价的。不仅仅考虑自己能挣多少钱,还要同时对别人有价值,可以去帮到别人。
我现在的结果是,第一是做OKR教练,我在Intel22年中是在OKR文化中浸泡下成长起来的,管理团队和与别人沟通都是OKR方式,这种经历让我对此擅长,教练也是一个帮助别人非常好的过程或视角。第二是不断学习,继续学佛和学习教练,教练需要practice实践,不断学习和看书,不断精进。第三是努力生活,我过去不太关注和家人、和孩子在一起,现在觉得应该回到家庭,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了解我太太的爱好、购物的习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第四是对任何事情保持一种好奇和学习的能力,希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有一句俗话:改变自己的是神,想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学佛让我学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改变别人很难,真正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就是改变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对于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就接受他。
这些选择让我就成为一名OKR教练,这是到我现在为止一个挺好的选择。
我现在的下半场是有两三个高管教练的客户,和几个伙伴一起在做OKR教练,大家一起学习,每天写日记、做冥想。和家人一起每天有散步、每周有购物、每月有郊游。每年读60多本书,保持自己的爱好,学佛,参加读书会、电影会。这是我人生下半场的计划。
*
我一直在企业当中做支持组织变革的角色,2012年进入组织发展的领域。十年前,那时连国内的一些知名外资企业拥有独立内部顾问也是非常少的,组织变革属于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配置内部顾问也属于高配。我个人在不同类型的制造行业积累了将近10年左右扎实的人力资源经历,促成我能够成为这样的角色。
我当时所在的企业面临全新的战略愿景,整个工厂的设备要全面升级,要建立新型的智能供应链中心。企业找了外部知名咨询公司BCG去做战略的定位,做战略目标的设计,当时公司的一把手总经理雄心勃勃,希望在两到三年去完成战略落地的成果,包括组织能力、文化、领导力的转型。真正落地时就非常需要组织变革专家,我此时作为组织内部顾问的价值就充分体现出来。
很多顾问会觉得一些连续成功都是方法论的胜利,对模型和方法论非常执着。当时的我也非常喜欢去研究各种模型,就和BCG顾问团队一拍即合,从方法论着手去配合战略,去构建组织变革的路径。有趣的是,当时用了很多方法论和诊断工具推演,归类出很多关于组织的重大发现,形成了报告。总经理和高管团队面对报告的心态差异很大,新任的总经理会看到组织和能力的差距及一些机会点,高管团队大部分成员他们都与企业共同经历过辉煌和危机,他们看到的是现状非常难改变以及潜在的危险,他们内心的不安恐惧让他们难以真正接受和认可。
如果高管团队在战略执行上没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犹豫不决,对于之后变革的推动会带来很大隐患。当初的我非常年轻,资历不深,并不能非常确定我的能力和资历是可以去带领高管团队直面问题的本质。那么多看上去通过科学方式验证出来的结果是不是能够真的让他们接受,我没有足够的信心。
但我追求本真的个性给了自己很大的勇气,让我去面对变革可能带来的任何冲突和风险。我是非常真心要去帮助团队发现真正问题,所以我就尝试和总经理进行了一场非常关键的对话,很明确地说出了看到的潜在风险,包括这些重大发现背后需要去不断验证的一些依据。我强烈建议在沟通诊断结果之前,必须先要得到高管团队的融合,达到共识之后再进行改善方案的讨论,还要再纳入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意见。这是我很明确的斩钉截铁的建议。这一场富有勇气的对话,包括我的坦诚、真诚,让我收获到总经理对我的信任,他也非常开放地表达了内心的担忧和顾虑。
基于坦诚对话的基础,我们对继续推进变革有了更多共识,达成了一些新的策略。很多做法在10年之前是非常深入的,去层层开展一系列工作坊,邀请了更多组织内部的高潜和重要人才,纳入他们对于重大发现的看法和意见。还将变革项目结合了人才发展项目,帮助组织又找到一些新高潜人才,并且大胆任命他们成为战略落地的子项目负责人,授予他们一定权限去寻找资源,去充分发挥项目团队的功能,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实施了9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项目。
两年之后,所有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都达成了。真正重要的是在各个层面建立了一种坦诚的管理,这个结果挺富有成效。
我的故事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也不是当时对组织变革的工具、模型有多么娴熟的经验,我想最核心的部分还是自己如何去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限制和恐惧,保有自己本真的初心,有坚持的勇气,引导团队也有勇气去正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为组织搭建平台,助力组织理性思考。
上图是一个信任公式。当时我与总经理坦诚沟通想法和顾虑,就是在stay hold建立信任关系,可信度加可靠度加亲近度,同时要去处理以自我为中心的因素。如果我只关注模型,在意别人对我顾问角色表现的评价,或者是不敢直面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性,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会阻碍我去和总经理坦诚交流。
如果报告得不到高管团队的接受和认可,虽然还是会这样执行下去,但就不可能让总经理意识到一些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得到他的信赖。
作为一名优秀的顾问,除了具备专业的咨询能力,有洞察和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直面变革的勇气。这种勇气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能始终秉承求真向善的初心,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点燃变革者的决心。化成一种力量帮助我们去创造价值。
*
我做营销工作30年了,其中18年都在企业一线。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做一名销售员,做到区域经理、大区经理、销售经理直到销售总监、销售副总经理,最后做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营销副总裁,营销领域里几乎每个岗位我都做过。30年的从业经历让我总结出非常多的营销方法论和个人感悟,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又吸纳了同事、同行的案例,做培训咨询时又服务了很多行业龙头企业,也在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再通过咨询、培训分享给更多客户,让他们少走弯路。
我很年轻就做到高管职位了,为什么还要出来做咨询师和培训师呢?
其实我在36、37岁有一些人生迷惑:古话说心为行役,做高管时候经常会说一些违背价值观的,做一些违背价值观的事,职位决定了我当时必须这样做,时间久了会觉得痛苦。当时我做营销管理十几年了,自己总结出来非常多成功经验,但一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公司内部斗争又非常激烈,不同高管代表不同股东的利益,我觉得自己当时风华正茂,人生里最好的一段时光不想浪费在勾心斗角、内部斗争这种没有意义的事上。
如何把个人的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呢?这时有一家培训公司来请我做营销咨询,这家想学习引入聚成培训推出的会员卡模式。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行业研究和为这家做营销咨询。之后发现,我能加入培训咨询的行业,当时行业竞争不是很激烈,很多培训师、咨询师出的问题解决方法与企业层面差距很大,而我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可以为客户带来更高价值。于是我觉得自己可以去做咨询师、培训师。
我将一些模型和USP独特销售主张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模型,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只需要回答这三句话就可以了。

1、兴趣:问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讲起什么会让你热血澎湃,做有兴趣的事让人生很有冲劲、很幸福。
2、独特优势:什么事你能做别人做不了,或者你能比别人做得好。
3、经济收益:要干这个事还能有经济收益。
我自己的回答是,第一,我特别喜欢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方法论和感悟并分享给他人,更多的人用这种工具和方法解决了实践的问题就带来了真正的社会价值,我也就实现了个人社会价值。第二,在现有企业培训师里,我实践经验丰富又愿意分享,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第三,做培训师的收益还不错。所以我就转型做营销培训师、营销咨询师。
一开始心里还没底,不知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做营销副总裁时候整天被前呼后拥,可我做咨询顾问和培训师时得去和培训咨询公司沟通,去和老板低头,这种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一开始做业务量又不饱和,所以当时也会痛苦,在想这个选择对不对。我又认为这个研究和模型应该没问题的,要坚持。
于是转用营销的观点来分析竞争对手,思考上什么课才能从激烈的竞争里脱颖而出。关于marketing市场营销领域,给销售员讲课可以细分出to C和to B两个方向。消费领域to C的销售课程,讲to C销售技巧的老师特别多;给大客户工业品对公销售的to B营销特别复杂,相关讲师也不多,于是我就切入to B的方向,定位在to B销售的领域。
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首都图书馆关于销售技巧的书籍全部看完了,并一边做笔记,用于课程开发。事实证明,这门课推出后就一炮打响,很多培训咨询公司就会自动来找我,知名度也起来了。以上是我是如何从高管走向营销咨询师的经历。
关于“3句话认清自己的人生锚”工具,如果你在人生中也有发展方向的困惑,我建议你同样回答这3句话。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要坚持,认准了方向的坚持就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人生不是百米赛,人生是场马拉松。认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坚持永远不松懈,这是我们通向人生幸福和成功的不二法门。
